中国生产了占世界总量16%的粮食,但却使用了占世界31%的化肥,如果按粮肥比例测算,化肥完全可以减半。不合理的农用化学品的投入等问题,让耕地不堪重负,土传病害增加、土壤有机质下降、酸化、板结、盐渍化和重金属超标,直接影响到了农产品安全。
· “镉大米”事件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为我们敲响了土壤污染的警钟。近期,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又联合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 结果显示,在实际调查面积630万平方公里中,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全国土壤总超标率16.1%,土壤污染已成为我国许多地方的“公害”。
所以“中国比任何国家都需要发展和使用生物肥料?
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李俊
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李俊表示,由于长期使用化肥肥料,导致农业生产出现一系列问题,加上中国耕地复种指数高和连作生产,土壤持续生产能力、肥料利用率下降,土壤质量、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严重,而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微生物肥料。
另外相关土肥专家建议,可以通过农艺手段如增加土壤有机质、施用土壤调理剂、采用生物吸收法等能够钝化、减轻甚至修复大多数的超标土壤。
特别是向土壤中施入微生物肥料将是土壤生态修复的重要发展方向。
为什么微生物肥料是土壤污染的“克星”
首先,我国土地施肥存在的问题是:
重数量、轻质量、重无机、轻有机,造就化肥增产效果逐渐降低;氮肥平均利用率为30%--35%,磷肥平均利用率为10%--20%,钾肥平均利用率为35%--50%;发达国家氮磷钾肥利用率均达到50%左右。
我国土壤有机质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土壤肥力面临衰竭,土壤变得板结,保水保肥能力下降,造成化肥吸收利用率很低,平均利用率接近30%,先进国家接近60%——也就是说我们有一半的化肥没被吸收,而流失进入了环境,中国每年化肥使用量近6000万吨,居世界第一。
土壤酸化滋生真菌,青枯根、腐根、肿病、线虫害加重;氢离子对吸收其它阳离子生产拮抗作用,土壤结构被破坏,土壤板结,各种离子大量析出对作物产毒害作用。优势微生物具有:土壤抗性、物质转化、土壤健康、环境容量、养分循环、缓冲性能。
土壤污染的主要因素有:农用残膜、放射性元素、病菌物质、重金属、抗生素、化肥农药,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农产品品质进而影响人类健康。
然而,微生物肥料修复土壤的基本原理是在适当的条件(水分、温度、pH值等)下,肥料中的微生物菌群与土壤中原有的有益微生物共同形成优势菌群,促进土壤生态系统中碳、氮、氧等元素的良性循环,从而修复土壤生态环境系统,使生态系统达到新的稳定的平衡。
其中,微生物肥料对无机污染物的修复机理是微生物肥料进入土壤生态系统后,好氧菌、厌氧菌等微生物益生菌群,通过自身的生物反应,降低土壤的酸度,提高土壤的pH值,从而降低土壤中有害重金属的毒害;
同时肥料中的微生物菌可以将重金属固定,促使土壤中活性重金属变为有机结合态,形成过滤层和隔离层,降低作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从而避免了土壤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损害身体健康。
微生物肥料在对土壤中农药等有机污染物修复方面的作用是降低病虫害的防治次数,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农药在作物中的残留量。
其一,微生物肥料能改变土壤耕作层微生物区系,在作物根系周围形成优势菌落,从而强烈抑制病原菌繁殖,降低病虫害发生次数;
其二,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多种物质,如激素类、腐植酸类以及抗生素类,这些物质能刺激作物生长健壮,增强作物自身抗病害能力。
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质检中心主任李俊认为,“该种肥料市场前景可观,预计‘十三五’结束时,年总产量比现在翻一番,达到3000万吨左右。”
因此,微生物肥料在我国的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且会越来越重要。
其三,国家支持微生物肥料发展,同时鼓励进行微生物肥料在“土壤调理”方面的技术研发。生物产业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肥料部分则是生物产业的重要部分。
最后,微生物肥料具有“四两拨千斤”的独特功能,既能活化土壤,提升肥效,又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失的投入品。
同样,微生物肥料功能多样,能够充当分解者(秸秆分解、土壤有毒有害物质降解)、转化者(磷、钾、钙、镁等养分的有效形态转化)、生产者(生物固氮、产生各种促生物质)等。
所以,中国农业离不开“微生物肥料”!
使用生物有机肥认准坤禾生物,为健康,做好肥,我们一直在行动!